7月25日上午六点,我团7名学生在人文学院陈婵老师的带领下在浦江县寺前村开始了第一天的实践调研。寺前村是檀溪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2公里,位于浦江西北部、壶源江上游与檀溪汇合处,北与桐庐、诸暨相邻,是三县交界的集散中心。通过长达5个小时的问卷调查,我们团队共发放了134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134份。在发放问卷的同时,我们了解到寺前村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朴实的民风,桥边绑满了祈愿符条的千年老树,满载着人们的美好心愿。据当地村民反映,在综合治理之后,寺前村变化巨大,环境优美,村舍俨然,基础设施健全,他们对当地的村容村貌整治感到非常满意。
上午10点12分,我团成员汪婷婷对74岁老党员陈木许进行了为时27分钟的深入访谈。他提到,政府高度重视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寺前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逐渐得到改善,爱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寺前村的小溪清澈流淌,庭院、街道和鳞次栉比的房屋都焕然一新,新建了文化礼堂、老年活动中心和商业街,打造了美丽的绿色游步道,培育了茶叶和精品民宿等产业。寺前村原汁原味的舞龙和腰鼓文化营造了浓郁的旅游氛围。最后,他希望有更多的游客来寺前村感受美好,放松身心。
晚上7点20分,我团成员魏胜楠针对垃圾分类向该村的垃圾清理员陈天生老先生进行了为时41分钟的深入访谈,了解到寺前村近年来的明显变化。一则是垃圾处理的流程更加周详,从村民自己将垃圾分为会腐烂和不会腐烂垃圾到垃圾清理员收走垃圾,之后运往平湖中转站,将能腐烂的作为有机肥,不能腐烂的运往上河垃圾填埋场,不仅省去了大量的肥料费用,也极大地减少了所需填埋的垃圾量,有利于该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二则是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千万工程”政策,寺前村的众多干部,互相配合与监督,引导村民形成环保意识,切实执行垃圾分类政策,采取了“三检”制度,若一次垃圾检查不合格,则题醒;若两次垃圾检查不合格,则警告;若三次垃圾检查不合格,则罚款,从而养成了村民分类垃圾的习惯。
经过今天的调研,我们对寺前村的未来满怀憧憬—最美寺前,正款款而来。
(人文学院 汪婷婷 陈婵/图 魏胜楠 汪婷婷/文)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青春与美丽乡村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